《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会员,欧洲角膜塑形镜协会主席,西班牙国家视光学奖获得者,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享负盛名的Centro Médico Teknon医院的Jaume Paune教授接受专访,为大家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角膜塑形镜的散光矫正新设计,并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近视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因此防止或者延缓近视的进展方法的研究备受关注,角膜塑形镜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使用的球面角膜塑形镜在散光度大于1.5D时居中性差,其不能矫正散光,在这类高角膜散光患者中,使用球面角膜塑形镜常发生的问题是接触镜偏心,并可诱导散光和较差的视力,因此对于角膜散光大于1.5D的患者并不适用。即使是更低度数的散光,如果不使用合适的接触镜,不使用Toric曲线,接触镜也常常会偏心。然而,许多近视的患儿伴有散光,其中散光的发生率在3-6岁人群中约为21%,在15-17岁人群中约为34%。随之发展而来的Toric角膜塑形镜可以大大改善接触镜居中的问题,并可进行散光矫正。
为了使角膜塑形镜保持居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周边弧度,Jaume Paune教授研发了球面加Toric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光学区域设计,即周边弧度和准线弧度是Toric的,而中央区域是球面的,并未全部矫正4种柱镜度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约20%高度散光患眼仍在正确矫正以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ume Paune教授又研发了双Toric角膜塑形镜,意味着周边和中央区域均为Toric设计,在陡峭面较前表面更平坦,目的是矫正角膜全部的柱镜度数。为防止角膜塑形镜偏位并保持良好的居中性,对最高1.25D的散光使用周边Toric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而更高度数的散光需要使用双光学区Toric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Jaume Paune教授从2004年就开始了这一设计的研发,并逐年得到改善进步。角膜塑形镜在过去20年经历了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从日间配戴进展到过夜配戴,进而发展了周边弧度等不同设计,现在主要集中于近视控制。目前角膜塑形镜主要的目的是控制近视的进展,因此需要使用Toric角膜塑形镜去延缓存在散光的儿童的近视进展,不能使这30%的儿童的近视有所升高。
在超过十年的设计之路上,Jaume Paune教授遇到了许多困难,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为使设计过程更快速、更高效,其团队引进了不同的屈光度,不同的适配方法,分析各种不同的结果以寻求最优方案。第二大挑战是需要研究何种角膜形态能够有效地控制近视的进展。因此需要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整个视网膜成像的通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去走。最后将找到,怎样的角膜形态对于控制近视是最好的,这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近视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双焦点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药物方法如阿托品和哌仑西平等,以及屈光手术等。与其他方法相比,角膜塑形镜是一个良好的便捷的可逆系统,患者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在白天无需配戴任何镜片,而且在任何时候如果有停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意愿,就可以回到配戴框架眼镜的状态或进行手术治疗。但如果进行了手术,却是永久性的。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取决于最终的结果。因此角膜塑形镜是非常安全,可逆的治疗手段,对于想全天候改变屈光状态的人群是完美的,对于儿童尤为适用。成人可以自由选择角膜塑形镜,或者选择手术。但在一些病例中,尤其是低中度近视人群,角膜塑形镜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系统。
Jaume Paune教授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谈到,将来我们需要发展特殊的设计去控制近视的进展,小的光学区域设计, 非球面的弧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可能在未来的10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改变,我们会有很多全新的令人激动的设计,将来的发展将不仅仅是延缓近视的进展,将来将是避免近视的出现,那将是未来10年最值得期待的突破。
上一篇:Takahiro Hiraoka教授:日本成年人和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五年随访结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