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近视600度上热搜!查出双眼分别近视600度和650度,家长立即给孩子配了眼镜,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大约10个月后,宝宝又进行了检查,结果眼轴增长了1.16毫米,近视度数也随之增加了。了解父母都是高度近视情况后,医生判断宝宝携带有高度近视基因,并携带有病理性近视基因,就是说即使之后严格控制用眼强度,近视度数还会一直增加。
原来近视也会遗传!不少网友看了表示“瑟瑟发抖,好担心会影响下一代”。
近视真的会遗传吗?概率有多大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近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近视,另一种是高度近视。
单纯近视也叫普通近视,是指600度以下的低、中度近视。这种一般为生理性,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说明普通近视会遗传。
高度近视则指屈光度较高、眼轴明显延长,眼底有萎缩变性的近视。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的高度近视带有遗传因素,具有遗传性。
对于高度近视,先天遗传因素可以产生一定概率影响,具体来说:
父母中单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为15%;
父母中双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为26%;
父母中有屈光度超过-6.00D时,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40-60%;
由此可见,高度近视的人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比较大。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
那如何发现孩子近视?又如何预防近视呢?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近视!
1、看东西变近
孩子看东西离得很近,例如,看电视、读书或者玩电子产品的时候眼睛距离很近,写作业时弯腰弓背,等等。
在正常的距离看不清,必须通过拉近眼睛和物体的距离才能看清,喜欢凑近屏幕。
眼睛处于调节异常、紧张痉挛的状态,表现为看远不清,一方面会形成假性近视,另一方面更易引起视疲劳,加快真性近视的形成和进展。
2、喜欢眯眼、皱眉、歪头、仰头看东西等
孩子眯眼和皱眉以及拉扯眼角这些小动作可以使眼睑遮挡住部分瞳孔,较少弥散光线,改善视力。
拉扯眼角还能压平角膜以改变屈光力,这些都可以让轻度近视的孩子视力短暂提高。
同样的,歪头、仰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看东西的屈光状态,从而看得更清楚些。
3、经常揉眼睛、频繁眨眼
一些孩子因为近视看不清物体会产生眼睛不适,还有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用手反复揉眼睛,频繁揉眼可能加重孩子的近视和散光。
4、其他行为异常
孩子写作业时抄字不整齐,或者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厌学;变得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容易情绪急躁;和小朋友关系变得不融洽等等。
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发生近视的预警信号,当孩子不能清晰视物的时候,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预防近视请从日常生活做起!
1、多做户外活动
无论近视与否,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莫过于户外活动,而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的核心是光照。
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每天至少2小时,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眼部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脉络膜厚度,抑制眼轴增长,控制近视的发展。
2、控制用眼的时间、距离和光线
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在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基础上,3~6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如果要看动画片,最好使用电视、投影仪等,保证合适的视屏距离,建议观看的距离是屏幕3~4倍对角线的距离。手机屏幕小,尽量不接触。
此外,创造良好的读写环境,不可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3、遵守“20-20-20”护眼原则
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
根据孩子的用眼情况,不一定要拘泥于20秒这个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远眺时间。
4、正确的学习姿势
正确的学习姿势非常重要,督促孩子做到3个“一”: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胸离桌边一拳(6~8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
注意不要躺着、侧卧或者在移动的车厢看书、看手机。
5、合理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饮食均衡和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是健康成长的基石。
少吃甜食,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消耗大量的维素B1,影响眼部视力;还会使体内的钙减少,导致眼球弹性减弱,引发近视。
睡眠不足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不同途径影响眼睛,从而降低用眼舒适度,导致孩子视力下降。
6、定期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发现并及时矫正近视的关键一环,有高度近视、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宝宝,更要定期进行全面的视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