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浙江省眼科年会上温州医科大学吕帆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对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规范化验配进行了精彩阐述。
吕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亚太区视光学协会(联盟)执行委员,我国首位中美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作为领导者之一创建了国内首家眼视光医院和我国眼视光学高等教育项目,建立了全面全程的眼科和视觉服务理念和系统,逐步完善了眼视光学医学本科教育体系。
角膜塑形术主要是通过镜片对角膜的作用改变角膜的形态而降低近视。在人眼中,角膜承担着最主要的屈光作用,通过角膜塑形镜将角膜变得平坦后,理论上降低了近视度数。但这种降低度数的作用受到两个条件的限制:角膜塑形术是通过改变角膜形状达到降低度数的作用,故其改变的近视度数存在一定的范围限制;另外角膜塑形术降低度数的作用是可逆的,即不再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会回退。这两个即是角膜塑形术的限制,也是它的特点。
角膜塑形术最初的目的是降低近视度数,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与配戴单光镜片的儿童相比,其近视的进展减慢。因此,很多科学家做了许多设计很好的临床对照研究。自2000年始,许多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证实了角膜塑形镜能够明显地控制近视进展的速率。角膜塑形术不仅能够暂时地降低近视度数,还能控制近视的进展。这一临床发现给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了福音,也引起了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的关注。最近许多研究开始探索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机理,吕帆教授团队也做了许多相关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索角膜塑形术的机理。
角膜塑形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治疗近视的方法,由于镜片和角膜的直接接触,导致潜在的危险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和材料已非常成熟。另外,当前对临床验配流程以及对并发症的认识和发生概率的研究也比较透彻。所以角膜塑形术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对成熟技术的掌握在于人——配戴者的配合及验配者对技术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吕教授呼吁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需要专业的厂家、专业的验配人员、专业的设备以及专业的机构介入,不能盲目开展,以保证安全性。
本文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原文标题:吕帆教授:角膜塑形术的特点、机理和规范化